70後出生的我在幼稚園、小學至中學年代的補習風氣,跟現今社會完全是另一會事。在所有學科中,英文是我最差的一科,我只曾試過英文補習。那個年代大部份需要補習的學生都只因為是成績差,希望能透過補習改善學科成績。某某學科不合格的學生,希望補習之後,能取得合格。這就是當年學生補習的主要目的、主流風氣。 漸漸地,時至今日,為求合格已不是單一目標,甚至不是主流的補習風氣。現今更多是因為要取得更好的成績,因此不合格的要補習希望能變成合格,成績一般的要補習希望能取得中上成績,成績中上的要補習希望能取得上佳成績,成績排在最前列的也要補習希望永遠都排名在第1。這就是香港的教育制度,家長的教養作風,和社會的汰弱留強的強大氛圍下,我們這一代學生所面對的學習風氣。 這風氣不單影響著正規教育,甚至連學前教育,那些1-3歲的小朋友,也在這股風氣的暴風圈下。學前英語拼音班、以玩樂為主的活學英語班、標榜外藉英語導師的英語興趣班等,都非常受到家長們歡迎。在香港長大,生活在香港,就必然受這大氛圍影響,只是程度多寡而已。這地方到底會培育出何種性格的人材呢?